秦腔又稱“亂彈”,不僅是陜西地方戲,而且也流行于甘、寧、 青、新、晉南、豫西、內(nèi)蒙、川北等地區(qū),為群眾所喜聞樂見.其唱腔、 道白、板路、臉譜、身段、角色門類自成體系。秦腔保留的劇目700 多個,為各劇種之首。 秦腔是我國現(xiàn)存最古老的劇種,是在古時陜,甘、寧一帶民間 歌舞的基礎(chǔ)上逐漸發(fā)展形成的,由于它產(chǎn)生于民間,能生動地反映出人民的愿望、愛憎、痛苦和歡樂,反映他們的生活和斗爭,因而有 純樸深厚的生活根基。 秦腔藝術(shù)淵遠流長。在傳唐玄宗李隆基曾設(shè)專門培養(yǎng)演唱的 梨園子弟,讓其既演唱宮廷樂曲,也演唱民歌。梨園的樂師李龜年 原是陜西民間樂人。秉性慷慨,所作的《秦王破陣樂》,稱為“秦王腔”。這大概是最早的秦腔樂曲。其后,秦腔受宋詞的影響,從內(nèi)容 到形式日臻完美。明朝嘉靖年間,陜西、甘肅一帶的民歌已發(fā)展成 為秦腔梆子戲。清乾隆時,秦腔名旦魏長生,自小入京,他以動人的腔調(diào),通俗的詞句,精湛的演技轟動京城。梅蘭芳寫道:“秦腔跟京劇有密切的關(guān)系。有人說過,京劇的主要曲調(diào)‘西皮’就受秦腔的影 響很大,此外劇本,表演等方面,都有相似的地方,秦腔的歷史, 比京劇要遠得多。”歐陽予倩也說:“秦腔可分為東西兩路,西路入 川為梆子;東路在山西為晉劇,在河南為豫劇,在河北為河北梆 子”。所以說秦腔為京劇、晉劇、川劇、豫劇、河北梆子等劇的鼻祖。 秦腔高昂激揚,要求用真嗓音演唱,一般不用假聲。保持了原始、豪放、粗獷的特點,“唱戲吼起來”為陜西十大怪之一。但這種唱 法深受各地群眾的喜愛。秦腔的角色分老旦、老生、須生、小生、正 旦、花旦、武旦、媒旦、大凈、毛凈、丑角等十幾種。表演時強調(diào)感情 的真實,要求演員一招一式皆情理真切,喜、笑、怒、罵、悲、哀、愁、 怨、愛、恨,憎要明顯強烈,裝什么像什么。目前流行的秦腔劇本有 《五典坡》、《楊門女將》、《周仁回府》、《三滴血》《嚇河?xùn)|》、《游龜山》等傳統(tǒng)劇目,還有《江姐》、《洪湖赤衛(wèi)隊》、《祥林嫂》等現(xiàn)代新戲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