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集 生靈萬物
“天行信,四時分;地行信,草木生。”
太白山的春天卻總是姍姍來遲。
四月,老縣城終于春暖花開。
海拔1800米,四面環(huán)山的老縣城實際上是一個僅有34戶人家、100多人口的小村落。之所以名叫“老縣城”,是因為100多年前,這里的的確確是佛坪縣的縣城,最風(fēng)光的時候,小小的山坳里聚集了3萬多人口。
風(fēng)流總被雨打風(fēng)吹去。民國初期,由于匪患嚴重,縣城被迫遷移,只留下這些凋敝的城墻、殘破的碑碣和古老的戲臺,證明著往日的輝煌。
山明水秀、寧靜悠然構(gòu)成了今天老縣城村最基本的元素,只有春天來了之后,這里的沉寂才會稍稍被打破。
一大早,何曉光和他的同事們就出發(fā)了。村后的這條小路通向大山深處,這里是太白山的南坡,太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(qū)的核心地帶。
巡山是保護區(qū)工作人員的日常工作。一般來說,一個巡山周期需要三到五天,隊員要自帶食品、帳篷等生活必需品,徒步走完全部路程。
山林吐芬芳,鳥語伴歌行。初春的季節(jié),原始森林里舒適而又愜意。
太白山森林面積近6萬公頃,是一處天然的“森林大浴場”。西安醫(yī)科大學(xué)曾經(jīng)在“世外桃源”和“開天關(guān)”對空氣進行監(jiān)測,結(jié)果顯示,這里的負氧離子濃度日平均高達15000 個。
在城市的鬧市街區(qū),每立方米空氣中的細菌高達數(shù)百萬個,而太白山原始森林中,每立方米空氣中的細菌只有58個。每公頃柏樹林一晝夜能分泌出60公斤植物殺菌素,可以殺滅一座小城鎮(zhèn)空氣中的細菌和病毒,因而,太白山又被稱為“天然消毒器”。
走在原始森林,老何一行人顧不上欣賞美景,他們一路上有很多事情要做。
【同期】
何曉光:你們這個上來以后,一個是山上天氣特別冷,對你自身,很容易造成傷凍或迷路,再一個這條道路是我們大熊貓的棲息地,大熊貓在這個階段也正是交配期,容易對大熊貓造成驚嚇……
野生大熊貓,正是老何此次巡山最主要的目的。
一年前,保護區(qū)特地購置了20多臺紅外線攝像儀,在動物專家的指導(dǎo)下,放置在大熊貓活動頻繁的區(qū)域,希望能拍攝到它們的活動狀況,以便科學(xué)家們研究野生大熊貓的生活習(xí)性。今天,老何就是要去檢查他親手布置的紅外線攝像儀,看有沒有捕捉到大熊貓活動的記錄。
這段視頻是十天前,老何的同事在幾十公里外的黃柏塬提取到的:一頭大熊貓正在用它的前掌,用力拍打著攝像機鏡頭,而另一臺照相機則拍下了大熊貓路過時的照片。
和大山打了大半輩子交道,老何對太白山的珍寶了如指掌:秦嶺南坡原本就是天然的野生動物園,這里生活著金絲猴、羚牛、紅腹角雉、林麝、鬣羚等珍稀動物。而最珍貴的自然是棲息在密林深處的273只秦嶺大熊貓,這些大熊貓和四川大熊貓外表雖然非常相似,但卻屬于完全不同的種群,而秦嶺大熊貓因為更加稀少,又被稱為“國寶中的國寶”。
許多年來,有機會親眼目睹野生秦嶺大熊貓的幸運兒寥寥無幾。盡管常年行走在大山上,老何也沒有這樣的好運氣,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。在自己還能爬得動山的時候,和野生大熊貓有一次近距離的接觸,這是老何的一個心愿。
從老縣城到攝像觀測點,路上需要走一天半的時間,老何早已經(jīng)習(xí)慣了這樣的生活,明天,攝像儀會不會給大家?guī)眢@喜呢?
一大早,老何他們就又出發(fā)了。
紅外線攝像儀綁在小溪邊的樹上,看上去完好無損。
這種既可以攝像,也可以照相的攝像儀,只要有生命的物體從它旁邊經(jīng)過,它就可以感受到紅外熱源,自動拍攝下物體的影像,并能在全黑的情況下自動進行紅外拍攝。
【同期】
何曉光:哎呀很遺憾,沒有拍到熊貓。也沒有拍到羚牛。
攝像儀周圍并沒有明顯的動物活動痕跡,老何早已經(jīng)預(yù)感到這次拍攝的結(jié)果。沒有把失望寫在臉上,老何當(dāng)即決定,另找一處拍攝點,重新放置這三臺攝像儀。
【同期】
何曉光:你先把這個紅外線像機綁到這棵樹上,面朝竹林,面朝河壩。李站長,把這個紅外線相機鏡頭稍微面朝山上,兩個形成一個夾角,觀察的范圍就大一點。
新找到的安放點是一處較為平坦的開闊地,因為根據(jù)經(jīng)驗,冬季和春季,秦嶺大熊貓的活動地域有著明顯的區(qū)別。老何說,過兩個月,他還要上到這里,再來看看。
【字幕】九個月后
【字幕】2015年1月22日
【同期】
從去年11月初開始,陜西太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(qū)科研人員,在野外安放紅外線相機,監(jiān)測野生動物的活動規(guī)律。這是在海棠河區(qū)域內(nèi)一只成年大熊貓坐在鏡頭前,抓起一團草,放入口中濕潤之后,用草擦拭全身毛發(fā),似乎是在梳妝打扮,模樣活潑調(diào)皮。這臺紅外相機還拍攝到金絲猴、羚牛、黑熊等八種珍貴動物的活動影像。
杜鵑花開了,仿佛一夜間,萬畝杜鵑林變成了白色的花海。
杜鵑是最能代表太白山特色的花卉,從海拔2000多米的中山區(qū)一直到最高峰拔仙臺附近均有分布。令人驚異的是,隨著海拔的不斷升高,杜鵑花的形態(tài)也發(fā)生著奇妙的變化:五月底的初夏,下板寺附近的金背杜鵑盛開,這還是比較高大的喬木。到了天宮盆景園,這里的杜鵑,樹高已經(jīng)不足一米,花期則推遲到6月中下旬。而3600米左右的大爺海附近,高山杜鵑已然成了高度只有20公分左右的灌木,要等到8月份才開花。
杜鵑花的這種獨特的生長方式,印證了太白山的植物呈明顯的垂直分布:這里自下而上分別生長著闊葉落葉林帶、針葉林帶和高山灌木叢帶,最頂端則是遍布巖石的高山草甸帶。在其他地方往往需要相隔上千公里才能清晰看到的植物帶分布,被太白山匯聚、濃縮在了只有數(shù)十公里長的山坡上。
七月的太白山,鮮花盛開,果繁籽熟。即便是在寒冷的山頂,也處處生機勃勃。
海拔3200米的東溝梁人跡罕至。除了老曹這樣的采藥人,很少有人能找到上山的路徑。陣陣寒風(fēng)中,白色的小花綻放著絢爛,漫山遍野。這就是老曹他們要采摘的藥王茶。
根據(jù)《秦嶺植物志》記載,藥王茶學(xué)名叫做華西銀臘梅。這種高度不足一米的灌木,其“嫩葉炒曬后可當(dāng)茶喝,葉入藥,能清熱、健胃、調(diào)經(jīng)。”
相傳唐代藥王孫思邈在太白山隱居時,最早發(fā)現(xiàn)藥王茶的藥用價值并把它介紹給當(dāng)?shù)氐纳矫窈筒葆t(yī)飲用,“藥王茶”便因此而得名。
盡管上山不易,但每一位采茶人都自覺地遵守著一條不成文的規(guī)矩:每棵茶樹,最多只采摘三分之一的花朵和樹葉。
因為大家都知道,以山上的自然環(huán)境,這樣高度的茶樹,至少已經(jīng)有幾十年的樹齡了。如果只顧眼前,肆意采摘的話,過不了幾年,藥王茶就會瀕臨絕跡。
除了采藥采茶,老曹更主要的工作是經(jīng)營自己的藥材收購站,太白山周圍的藥農(nóng)們種植、采集到的各種藥材送到這里后,經(jīng)過晾曬、整理、分級和粗加工,銷往全國各地。每年老曹發(fā)往各大中成藥廠、中醫(yī)院以及中藥店的太白草藥,多達上百噸。
藥王茶采摘回來,要經(jīng)過分揀、殺青、揉捻、炒制等多道工序,制作工藝和普通綠茶非常相似。15斤的鮮花鮮葉,才能產(chǎn)出一斤成品。
每次上山,老曹都會帶下一棵茶樹的幼苗。他承包了3000畝山林,正試著把藥王茶等藥材都移種到淺山區(qū)。他說,只有人工栽培成功了,太白山的珍貴藥材才有可能被更多的人享用。
在花團錦簇、枝繁葉茂的植物世界中,獨葉草是最孤獨的。這種高不足10厘米,只有一片葉子的植物,已經(jīng)在地球上存活了數(shù)千萬年,被稱為植物界的活化石。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山地帶,它們和蕨類植物混生在蔭蔽、潮濕的環(huán)境中,極不起眼。在我國除了太白山,只有甘肅的岷山、四川的邛崍山、滇藏交界的梅里雪山有極少量的分布。
獨葉草具有活經(jīng)、健胃、祛風(fēng)等功效,但在太白山,卻沒有一位采藥人會把它用做藥材,即便偶然碰到了也不會采摘。這是因為獨葉草對生長環(huán)境的要求極為特殊,人工培育也非常困難,獨葉草的天然資源已瀕臨滅絕,屬于國家級珍稀保護植物。
“去天三百浮云間,積雪捧海壯奇觀。舉目云海貫宏圖,俯首滿山盡靈丹。”太白山素有“亞洲天然植物基因庫”的美譽,高山氣候帶來的豐富多變的自然環(huán)境,使得近2000種植物可以在這里找到適宜各自生長的棲息地。而這些植物中,進入藥典的草藥材竟然超過三分之二,因此,太白山自古就有“藥山”之稱。
“十道九醫(yī)”。歷史上,在太白山地區(qū)的最活躍采藥人當(dāng)屬精通醫(yī)術(shù)的道人。今天,當(dāng)?shù)夭葆t(yī)們依然把全真教創(chuàng)始人王重陽和他的弟子馬丹陽、丘處機尊為太白山中草藥文化的奠基者。
“藥者,乃山川之秀氣,草木之精華。一溫一寒,可補可泄,一厚一薄,可表可托……”,全真教立教綱領(lǐng)《王重陽立教十五論》對草藥作了這樣的評價,或許正是這句話,解釋了太白草藥的神奇所在。
每次進山前,穆毅都會備上香蠟紙裱、酒水鞭炮,祭拜山神太白爺和藥王爺。這個習(xí)慣他已經(jīng)保持了幾十年。
【同期】
穆毅:藥王爺,太白爺,弟子穆毅今天上山,請你們多多保佑,平平安安,多采一點藥!
人生七十古來稀。盡管兒孫們輪番勸阻,可是70歲的老爺子還是堅持要親自上山。從十幾歲開始做學(xué)徒算起,50多年過去了,穆毅早已算不清自己究竟爬過多少個山頭、嘗過多少種草藥。
盛夏的藥王谷蓊蓊郁郁,滿眼都是綠色。采藥人踏出的羊腸小道已被雜草完全淹沒,好在穆毅早已經(jīng)習(xí)慣了這樣的山路
與以往不同,今天,穆毅并不是專程為了采集標本。
【同期】
穆毅:這個地方再照一下。這個地方,高度,再側(cè)照一下。
再遠一點,遠了就把莖給照上了。
上世紀80年代,穆毅心無旁騖、潛心修學(xué),花了整整6年時間,主持編撰了太白山第一部草藥總集——《太白本草》。
盡管30多年來,這部皇皇巨著被當(dāng)?shù)夭葆t(yī)和藥農(nóng)們奉為圭臬,也得到了權(quán)威部門的高度評價,可是穆毅總是覺得,受當(dāng)年條件的限制,《太白本草》還是過于簡陋了。他決定趁自己精力體力還允許,重新修訂編撰《太白本草》。這一次,重點藥材要全部配上彩色照片。
這是一項極其艱苦而又特別考驗?zāi)托暮鸵庵镜墓ぷ?。已知?415種藥材,是不是太白草藥的全部呢?這1000多種草藥,特別是常用的200多種,它們的藥理藥性都研究清楚了嗎?還有,許多草藥使用的是深埋在地下的根部,成藥和生長中的草藥苗差別極大,怎么辨認呢?
【同期】
穆毅:這個東西叫啥東西呢?小檗科,八角蓮屬,八角蓮。咱們把它叫窩兒七,這一個窩是一年。
9、10,這長夠10年了。
10年不止呢。
長10年了,這是太白山七藥里面比較好的七藥。
幾十年來,穆毅的足跡踏遍了太白山,一趟趟翻山越嶺、一次次摸爬滾打,上千種太白草藥,穆毅如數(shù)家珍。
每天上午,是穆毅為患者坐診看病的時間。穆毅開藥,十有八九用的是太白草藥,他說,既然上蒼把這么多珍貴的寶物賜給人間,那么,就應(yīng)該充分利用它們,造福人類。
每周六的下午,醫(yī)院的會議室就變成了課堂,來自全國各地的草醫(yī)、中醫(yī)、醫(yī)學(xué)院學(xué)生、甚至患者,都會聚集在這里,聆聽穆老先生的講太白草醫(yī)的歷史、講太白草藥與道家文化、講太白七藥的藥理藥性……
穆毅說,這是他應(yīng)盡的義務(wù)。
只有夜深人靜,穆毅才會坐在燈前,重新修訂、編撰他的《太白本草》。他希望通過他的努力,有更多的人來了解太白山和太白山的草醫(yī)、草藥文化。
懷著敬仰和感恩之心,70歲的穆毅再一次走在了上山的路上。
穆毅永遠不會忘記他的師父,太白山道教名醫(yī),龍門派第24代傳人李生白為世人留下的《太白草藥歌》,穆毅說,歌訣的最后四句,是對太白山最好的評價。
“太白寶山,長壽源泉。造福人類,攀登醫(yī)冠。”
對于穆毅、曹公義,還有眾多以山為生的藥工、藥農(nóng)、草醫(yī)們來說,太白山絕不僅僅是他們賴以謀生的地方,在他們看來,太白山就是一座彌漫著藥香、充滿了神奇的“靈山”,是一座普濟蒼生、惠澤百姓的“神山”。
|